當前位置:首頁 >  電商 >  電商新聞 >  正文

會員店和電商平臺的低價效應及對應的三大低價公式

 2023-11-30 08:28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美國杜克大學的行為經(jīng)濟學教授阿雷利研究表明:“記憶價格”遮掩了人類不準確的價格判斷力。

假設讓消費者猜測一瓶洗發(fā)水的價格,他會努力回想從前購買洗發(fā)水的價格,或是他看見廣告里的洗發(fā)水賣多少錢,然后根據(jù)產(chǎn)品的質量和性能做調整,得出一個差不多的價格。

在研究零售電商行業(yè)時,我一直強調一個核心理念:零售電商企業(yè)可以通過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技術和經(jīng)營策略讓消費者形成“低價印象”(也就是低價效應)。

Costco和拼多多正是基于這樣的“記憶價格”形成低價效應,并從中獲利,而消費者卻全然不知并樂在其中。

Costco陳列體現(xiàn)的低價效應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于1976年加州圣迭戈成立的Price Club。目前Costco在全球七個國家設有超過770多家的分店,其中大部分都位于美國境內(nèi),加拿大則是最大國外市場。

2023年Q3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Costco凈銷售額達到526.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16.1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9%;會員費達到10.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9.84億美元,同比增長6.1%。歸屬公司凈利潤為13.02億美元。

2019年8月27日,Costco在上海開業(yè),由于購買人數(shù)過多造成交通癱瘓,不得不中止營業(yè)。 對于Costco的經(jīng)營策略和商品策略,可以從開業(yè)當天媒體朋友在現(xiàn)場通過電話采訪我關于店內(nèi)商品陳列的三個疑問,具體分析“記憶價格”和低價效應的關系。

第一個疑問:為什么一進門Costco擺放著的是LG雙門冰箱,該產(chǎn)品的價格比電商平臺便宜近400元。

首先,家電屬于我在《零售電商行業(yè)中“品類和時間”的消費頻率》一文中提到的“年頻”品類。

也就是說,Costco進門讓消費者看到的LG雙門冰箱消費頻率很低,大部分(預估80%以上)的人根本不會因為它價格比電商平臺便宜而購買,卻讓進店的大多數(shù)消費者有了“記憶價格”,并形成“Costco果然比電商還要便宜”的“低價初印象”。

當然,要形成這樣的“低價初印象”,首先該產(chǎn)品需要是知名品牌,最好還是國際知名品牌、單價要高,差價能形成更加強烈的“價差記憶”。(差400元顯然比差40元的價差記憶更強烈)

低價效應對應的第一個低價公式:低頻品類+知名品牌+高單價。

第二個疑問:再往里走,就出現(xiàn)了Costco自有品牌的日用品產(chǎn)品,這些產(chǎn)品并不知名,怎么定義低價呢?

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品類主要以日用品為主,核心原因在于這些品類在生產(chǎn)工藝和原料方面只要做非常小的調整,就會出現(xiàn)非常大的價差。

這些品類的比價邏輯和知名品牌的相同規(guī)格對比。日用品屬于“周頻或月頻”的高頻產(chǎn)品,消費者(家庭主婦、大媽們?yōu)橹鳎@類商品的規(guī)格和價格了然于胸,她們大都以“規(guī)格”為主要指標進行比價。

例如:24包120抽3層的清風抽紙在電商平臺秒殺價是57.90元,會對比同樣或相近規(guī)格的Costco自有品牌抽紙,假設為49.9元。

這樣再次形成“價格真低”的“記憶價格”。

同樣規(guī)格的Costco自有品牌的抽紙為什么能比清風抽紙低這么多呢?

這個涉及的因素就很多了:自有品牌沒有宣傳費用、配送到Costco單店成本也低(另外哪怕是多店,也比清風的全渠道成本要低)、抽紙做得稍微薄1毫米等在原料和工藝上做出特別細微的調整。

低價效應對應的第二個低價公式:高頻品類+自有品牌+原料/工藝細微差異。

第三個疑問:再往前走就是超低價的茅臺酒,為什么是這個產(chǎn)品?

這個和第一個疑問是一樣的,只不過不是放在店門口,是因為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酒的“消費頻率”屬于“月頻或季頻”的“中頻”品類。

這樣的知名品牌“中頻”品類放在最里面一方面能夠造成一些購買難度,另一方面繼續(xù)強化“價格真便宜”的“記憶”。

在低價茅臺酒的旁邊則是Costco有名的“日頻”品類產(chǎn)品——面包。消費者走到這里,要么什么都沒有買,要么買了自有品牌日用品和搶到了茅臺酒。無論什么情況,“價格真便宜”的記憶已經(jīng)被大大強化了。

而面包這樣的非標品已無法快速清晰地比價,消費者到這里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不想再比價了,開始簡單通過“記憶價格”進行價格判斷,面包的“記憶價格”則來自面包或甜品店里的價格。Costco的面包在此時此地變得“又便宜又好”。

如果消費者在此時此地什么都沒買,心理上會覺得已經(jīng)花錢辦了卡還好不容易逛到這里,基于“補償心理”,就會買這些對于Costco來說“利潤很高”的面包類產(chǎn)品;對于買了自有品牌的日用品和茅臺酒的來說,購買這些產(chǎn)品的可能性同樣非常高。

拼多多百億補貼和9.9元包郵的低價效應

拼多多的創(chuàng)始人黃崢曾說過要做中國的“Costco+迪斯尼”,迪斯尼好理解,就是要好玩,所以拼多多開創(chuàng)了電商平臺有小游戲的先河。

那么Costco的“低價”在拼多多怎么被踐行呢?

會員店通過陳列實現(xiàn)了這個目的,拼多多則是通過百億補貼和低單價包郵來實現(xiàn)。

百億補貼很好理解,通過官方出錢(現(xiàn)在部分品牌商家也要出一定比例的補貼)把知名品牌的價格打下來,建立低價心智,形成低價效應。這和COSTCO賣超低價的LG冰箱和茅臺酒一個道理。

同時,由于是官方出錢補貼,電商平臺賣假貨的疑慮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內(nèi)部也會更加重視對于正品商品的管理。

對于低客單價包郵來說,在2015年拼多多創(chuàng)立時,中國電商行業(yè)已經(jīng)發(fā)展了十多年,至少中國有3、4億網(wǎng)購人群對于快遞費有著強烈的“價格記憶”,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時,則增加至6、7億網(wǎng)人群。

幾個億的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對“快遞”這種“商品”形成了“記憶價格”:江浙滬、同城、西藏/新疆/青海等快遞費多少錢,幾個億的消費者心理有數(shù)。

個人寄快遞退換貨同樣成為常態(tài),對快遞費有著非常強烈的“記憶價格”。

可相對個人而言,零售電商則屬于“規(guī)模集約化”行業(yè),也就是在某個部分通過網(wǎng)絡效應不斷實現(xiàn)超大規(guī)模,然后集約生產(chǎn)和提供服務,從而降低相關行業(yè)的價格并提高效率。

同城6元~8元、外省市10元~20元的快遞費是針對一個人或小公司寄快遞的價格,可是對于拼多多這種規(guī)模集約化的電商平臺來說,一個單品如果一天或一周能做到十幾萬單,幾乎所有快遞公司都愿意1元~2元甚至更低的價格為電商平臺提供服務。

哪怕是虧損,這些快遞公司也愿意為規(guī)模訂單提供這樣的價格。 因為快遞行業(yè)屬于訂單驅動成本和效率的行業(yè),一個小區(qū)或辦公樓送20單和100單的固定成本幾乎沒有區(qū)別, 單量越多能降低單位成本。

也就是說20單和100單一天的人工成本都是100元,20單的單位成本是5元,100單的單位成本則為1元。 那么100單量的情況下,快遞公司可以接20單甚至50單虧損件,仍然能夠賺錢。

拼多多上9.9元包郵的兩斤蘋果,在消費者形成的“價格印象”是這樣的:“蘋果相當于白送,畢竟快遞費用都不止9.9元呢”。

這就是快遞的“記憶價格”在起作用,于是拼多多在農(nóng)產(chǎn)品和非知名品牌(工廠白牌)品類中成功實現(xiàn)了“價格真便宜”的強烈記憶和低價心智。

可事實是:9.9元包郵的兩斤蘋果,快遞費只需要1元,一斤蘋果的單價高達4元。

當然,這里最重要的還有“低客重”,也就是說不要一下子賣5斤、10斤,而是1斤、2斤、3斤來售賣,這樣單價也能夠降到“快遞費”的“記憶價格”區(qū)間。

低價效應對應的第三個低價公式:低客重+低單價+非知名品牌+服務價格記憶。

最后,一起再來復習一下“記憶價格”形成的“低價效應”和與之對應的三大“低價公式”:

第一個低價公式:低頻品類+知名品牌+高單價。

第二個低價公式:高頻品類+自有品牌+原料/工藝細微差異。

第三個低價公式:低客重+低單價+非知名品牌+服務價格記憶。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