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yè)界 >  正文

二季度IBM業(yè)績超預期 “藍色巨人”已經扛過暮年之痛?

 2020-07-22 09:31  來源: A5用戶投稿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yōu)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7月20日美股盤后,IBM公布了其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一經公布,刺激其盤后股價漲超6%。從資本市場的態(tài)度來看,IBM這份二季度的財報似乎表現不錯。

不妨先來看一下這份財報的核心數據表現如何:

- 營收18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91.61億美元下降5.4%,但高于分析師預期的176.2億美元,不計入匯率變動和剝離業(yè)務的影響為同比降1.9%;

- 每股攤薄收益為1.52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81美元相比下降46%;非GAAP項下的運營每股收益EPS為2.18美元,高于預期的2.12美元,但較去年同期的3.17美元下降31.2%。

- 凈利潤為13.6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4.98億美元下降45.5%,非GAAP項下的凈利潤為19億美元,同比下降31%。

從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長情況來看,似乎并不是那么樂觀,但由于期內營收和每股收益均高于市場預期,進而推動其盤后股價一度大漲超6%。截至目前,其盤前股價漲幅達5.56%,報133.4美元。

 

其他數據方面,二季度IBM的毛利潤87億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 90.10 億美元;毛利率為 48%,同比增長1個百分點;期內,來自持續(xù)運營業(yè)務的總支出及其他收入為 71.29 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 62.42 億美元。

截至第二季度末,IBM 持有143億美元現金 (包括有價證券),較2019年底增加52億美元。包括219億美元全球融資債務在內的債務總額為647億美元。

雖說疫情給IBM帶來了一些沖擊,但投資者們也以實際行動對其二季度的財報給予了肯定。不過,在4月21日發(fā)布一季度財報時,公司曾撤回這一指引,IBM表示將在第二季度末根據宏觀經濟復蘇的明確性來重新評估,這一舉動一度引發(fā)盤后股價跌超3%。

但時至今日,IBM并沒有公布其2020年最新的業(yè)績指引,這是否透露出了IBM年內的一些經營警報。聚焦于這份最新財報,我們或許能找到一些值得關注的價值點。

Q2營收超預期 “疫”云之下不確定性風險仍在

這份財報是IBM新任首席執(zhí)行官Arvind Krishna自4月6日上任以來的首份完整季度財報,新任CEO曾表示希望更加強調營收增長,從財報超預期的表現來看,似乎略有成效。

據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IBM第二季度營收將達177.2億美元。而IBM二季度181億美元的營收跑贏了市場的這一預期,這是有利于改善市場信心的,所以財報公布后股價的大幅上漲也并不是空穴來風。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仍然需要注意到,IBM已經連續(xù)兩個季度出現營收同比下滑,上個季度的營收同比下滑26%,二季度營收同比下滑了1.9%。要知道,在二季度前,IBM在19個季度里有16個季度遭遇營收同比下滑或零增長。

雖然,在新任CEO的帶領下公司今后對于營收增速可能會更加重視,但在今年疫情并未徹底消散的狀態(tài)下,能否在下一個季度或者年內繼續(xù)交出一份超預期的答卷仍未可知。畢竟IBM在二季度除了云計算和硬件業(yè)務出現增長之外,服務業(yè)務因為一些客戶收到市場嚴重影響不得不要求削減成本而出現惡化。說好在二季度公布最新業(yè)績指引的承諾,也并未得到兌現。

而且市場不斷傳出IBM大規(guī)模裁員的消息,雖然尚不清楚是否由疫情導致,但這也是IBM保證財報利潤的一個手段,這似乎又與新任CEO強調營收增長的方向相違背了。

持續(xù)上漲的成本支出 或將擠壓近乎“腰斬”的凈利潤空間

對于科技公司而言,相關的成本支出是必要的,比如對研發(fā)費用等方面的投入會直接反應一家科技公司在這個賽道上未來的潛力。但IBM持續(xù)上漲的成本支出,究竟是否產出了相應的效應,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二季度IBM的成本支出為71.29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62.42億美元,營收占比近40%。上個季度,IBM的總支出費用為79.72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61.6億美元,營收占比高達45%。

相應的凈利潤產出,二季度的凈利潤相比上年同期下滑46%,近乎腰斬;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期內IBM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6%。雖然,凈利潤的下滑有疫情的因素在內,但居高不下的支出費用,似乎并不能有效掌握公司的凈利潤增長。

加之,IBM仍然走在轉型的道路上,各項業(yè)務的營收仍未找到一個較為平衡的節(jié)點,這也給其在費用投入上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而隨著公司在云服務轉型的愈發(fā)重視,意味著將接入更多的用戶。如此循環(huán)之下,IBM為了更好的維護客戶的穩(wěn)定性,也勢必在這一領域加大費用投入以完善這些板塊用戶的需求。后續(xù)如若不能更好的平衡費用支出,將對IBM的凈利潤空間造成進一步的擠壓。

云計算業(yè)務表現亮眼 中國市場有望拉響增長新引擎?

二季度,IBM云計算業(yè)務營收同比增長30%達63億美元,這意味著IBM有三分之一的營收是來自于云計算相關的業(yè)務。其中,云計算和認知軟件業(yè)務(包括紅帽及其云計算服務的關鍵部分)營收同比增長3%,至57億美元,超過了預期的53.8億美元。可以說,IBM二季度營收能夠超預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出于云計算業(yè)務的加速增長。

當然,事實上,IBM也正在加速推動公司的向云轉型,目前新任CEO實際上也是之前IBM云和認知軟件部門的前任一把手,這里面的市場訊號似乎已經不言而喻。

加碼云計算領域也已經勢在必行,因為,經過疫情的教育之后,企業(yè)正在加速數字化轉型,市場對云計算業(yè)務的需求將進一步得到提振。這也是IBM二季度云計算業(yè)務增長亮眼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么,面對云計算的巨大市場需求,大中華區(qū)一直以來是各個玩家爭相布局的重點,IBM也不例外。中國的云計算市場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市場,但跟第一大美國相比,僅是其十分之一,這說明背后還有巨大的滲透空間。

而加速中國本土化布局,成為了推動IBM數字銷售文化變革和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IBM在中國成立了超級數銷中心,這是年IBM大中華區(qū)的四大戰(zhàn)略支柱之一,也是IBM在中國持續(xù)投資以及數字銷售文化轉型戰(zhàn)略的最新例證。

中國市場蛋糕雖大,但競爭同樣殘酷。且不說微軟、亞馬遜、甲骨文等技術成熟的供應商都紛紛角逐于此,就中國境內的云計算選手也都具備相當不錯的競爭實力,比如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天翼云等。拿阿里云來說,據Gartner今年4月發(fā)布的最新云計算市場追蹤數據顯示,阿里云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一,全球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份額還在上漲。

從客戶的角度來看,阿里的客戶主要集中在中小互聯網公司。這意味著,IBM的數銷中心要面臨著與國內最強對手阿里云展開客戶搶奪戰(zhàn),那么,IBM能不能在中國市場上大展拳腳帶動其整體轉型再上一個臺階,是還有待于市場的進一步考驗的。

此外,就云計算本身而言,作為一項ToB業(yè)務,在線下的私有云、企業(yè)內項目的交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或者滯后性;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大量生產和消費活動從線下挪到線上,公有云平臺業(yè)務面臨著流量和數據的爆發(fā)式增長,對IBM來講,如何將這些問題在短時內的處理好,也會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不過,隨著云計算、AI、大數據、移動和社交技術的廣泛運用,當下企業(yè)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的加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IBM仍然有望在這一輪企業(yè)數字化的浪潮中吃到紅利。

據華爾街17位分析師此前發(fā)布的IBM股票12個月目標價格顯示,他們的預測范圍從為111美元到 154之間,平均預計IBM的股價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將達到134.64美元。這表明IBM目前126.37美元的價格還有上漲空間。長期來看,IBM仍然有值得期待的看點。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注明版權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