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億邦動力網消息,昨日以“全球創(chuàng)新、改變未來”為主題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在浙江義烏舉行。果樂樂CEO陳功偉在會上做了題為《社區(qū)新零售“持久戰(zhàn)”》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先進的零售就是讓貨物最高效的流動,提升交易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供應鏈是零售的根本,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沒有終局。
對于果樂樂做了兩年的社區(qū)新零售,陳功偉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
坪效:就是你的單位面積的貨架的品類的銷售額是多少,低于一個平均值就撤到,換,增加坪效轉化率更高的商品。
流量:我們在一個店周邊五公里之外,會把這個店默認為一個前置倉,我們會在它周邊三公里,居民到達不了的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會做一個虛擬的商城,但是這個商城所有的商品來自于兩公里之外的這家門店。
場景:針對有小孩有父母老人的人群、上班比較忙的白領或者是時間比較緊張的人群、不做飯的人群的不同生活場景推出了凈菜、熟食或半成品、簡餐三類產品。
據悉,本次大會圍繞“跨境電商發(fā)展機遇”、“共享經濟”、“一帶一路電商機遇”、“新零售”、“生鮮電商”等多個前沿議題探討電子商務發(fā)展的趨勢。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大家上午好。我是果樂樂創(chuàng)始人陳功偉。我今天的題目跟我們公司本身的業(yè)務關聯度不是特別高,不是來這里介紹公司業(yè)務和做廣告的,是做了幾年之后思考的一些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題目是社區(qū)零售的持久戰(zhàn)。講持久戰(zhàn),首先我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新零售是一場革命嗎?自從2016年馬云提出來之后,無論是傳統企業(yè)還是電子商務,還是我們的投資機構,所有的人必談新零售。我把這個問題分解成三個問題,第一個,新零售必勝嗎?它是要擊退誰還是要打敗誰?第二個問題是,新的就是進步的嗎?它一定會取代舊的和落后的嗎?第三個,新零售和互聯網是什么關系?是不是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它就會飛起來?
通過我們這幾年的實踐,看了很多文章,也做了很多事情。接下來發(fā)現,可能有些觀點跟大家會不一樣。
怎樣才能算零售的進步?這是第一個大問題。其實我們想來想去,零售就是賣東西,沒有那么復雜。后來我們自己在內部總結出來的就是三個關鍵詞,或者三個指標。無論你怎么做無論你怎么新,逃不開這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坪效,簡單說是你的房租或者說經營面積的每個單元的銷售額,一百平米的店一天賣三萬塊錢,一個平米就是三百塊錢的坪效,我們內部的計算方式是這樣,你能賣三百還是四百,這是關鍵指標,它是否能提升。
第二是動銷率,我們公司內部的動銷率的公式是,某一個品類某一個產品當天的銷售額除以它的庫存,也就是進了一萬塊錢的貨,今天賣了多少,賣了五千、六千還是八千,具體到每一個品類,它是否能夠幫助品類動銷率的提升。
第三,凈利潤。做企業(yè)要賺錢,我們凈利潤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和傳統不一樣?哪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新的是革命性的?其實到現在我們可能還沒有找出來。無論是供應鏈、采購、配送,到門店到線上商城,這些無論傳統還是電商都已經做得非常成熟。在這些人貨場,這些概念也比較多,我們看下來之后發(fā)現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還是凈利潤是否能夠提升,能不能更賺錢。這幾個指標做得到的話,不管叫什么,我都可以稱之為是新零售。
第二,什么是進步。我們內部也總結了,大面積持久的取代才叫進步。我們認認真真的觀察、調研、學習,中國的零售或者說全球的零售業(yè)發(fā)展至今,真正的進步只有兩次,第一次是開放式的貨架,很早以前,早一點的零售,或者說供銷社,最早的那種,鄉(xiāng)村的,或者說小賣部,都是柜臺式,所有的貨放在柜臺里面,不讓消費者觸摸,只能看,你要買我給你拿過來,看完了之后再付費。開放式貨架的出現,帶來了超市,可以減少大量的售貨人員,讓消費者可以近距離的觀察、體驗商品。然后可以更多的存放貨物,開放式的貨架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零售的第一次革命,或者說第一次進步,提升了坪效,降低了人工,提升了消費者的感受。
第二次真正的進步或革命,應該是電子商務。它主要的革命是來自于線上信息流和支付環(huán)節(jié)的打通,并且重構了供應鏈,不需要有門店,只需要在郊區(qū)有一個大倉,線上可以下單,線下可以配送到家。它是從供應鏈進行了一次真正的革新。
現在是什么?現在我們覺得無論是盒馬、超級物種,包括小米,這些我們也看了很長時間,真的是沒有想到它到底新在哪里,到底哪里在進步,沒有想清楚。
第三,互聯網的翅膀怎么加,加了之后怎么飛?我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我從2007年開始在互聯網行業(yè)工作,包括到后面做代運營的公司,電商的,我可以說見證了整個中國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這十年的時間。搞來搞去無非也就是這幾件事情,第一,線上做一個商城,讓自己的用戶更多,更方便的可以看到商品信息。第二,把傳統的會員體系做成社群,增加營銷機會。第三,從促銷的角度,互聯網產生了一個很好的工具,拼團、團購、預售,除了這三點以外,我們也看不出來互聯網跟傳統的零售,對零售行業(yè)有多少真正的革命性的,或者叫做飛躍的提升也好進步也好,沒有看到。
這幾個問題我們也有自己的答案,做了這幾年。但是這些答案寫下來的時候,我們發(fā)現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只不過是提升傳統的零售效率而已,簡單的方法,而且大家都會學會,過一段時間。
我這里介紹一下自己的公司,我們是中國第一家做水果B2B的公司,覆蓋有大幾千家的水果店和超市,每天從我們這里進貨,我們做配送,這是我們的基礎業(yè)務。我們自己2016年開始開店,現在在打造一個內部3.0版本的零售店,希望通過坪效、動銷率和凈利潤的提升,來證明,傳統的零售店,是否真的能夠加上互聯網的翅膀飛起來。
我們做到去年發(fā)現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為什么傳統的零售店很難做起來,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不同的人群會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位置,你的人群不一樣。你想用統一的產品結構、統一的貨架方式、統一的促銷,是不可能的。也就是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店,你的商品可能會不同,你的促銷活動會不同,你的產品結構會不同。你的品類的搭配會有巨大的區(qū)別,你在寫字樓修下,在公交站旁邊地鐵站旁邊,你用什么樣的商品,呈現是什么樣的。
我們做了將近八家店之后,發(fā)現最后快要盈利和有的已經盈利的時候,發(fā)現商品組合完全沒有標準化。不同的店不同的商品,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大的傳統的連鎖店很難在生鮮這個行業(yè)出現,包括有很多的店經常是同樣的組合同樣的促銷甚至更大的折扣,但是有的店賺錢有的店不賺錢,大規(guī)模的連鎖在中國一直沒有出現。把它翻譯成簡單的話就是,未來的零售要根據不同的人群來配置產品結構,這打破了原來傳統的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的經營思路。特別是生鮮這個行業(yè)。
第三,我們真正把互聯網,因為我們這個團隊還是互聯網背景出身的,我們做店的第一天開始就做社群,做線上商城,用C2B來管理訂貨。所以我們在去年有一個非常好的業(yè)績的店是,線下的店鋪的銷售額,低于我們線上的銷售額。也就是線下一個店把人工房租費用打出來之后,線上的超過了線下,互聯網還是非常不錯的,利潤率也高。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我們做了兩年的社區(qū)新零售的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還是坪效,如何提坪效。我們內部有一張表,現在還只能做到,系統不能完整的每天算出來,我們一周盤點一次。就是你的單位面積的貨架的品類的銷售額是多少,低于一個平均值就撤掉,換,增加坪效轉化率更高的商品。提坪效是第一步。
第二,加流量。我們在一個店周邊五公里之外,會把這個店默認為一個前置倉,我們會在它周邊三公里,居民到達不了的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會做一個虛擬的商城,但是這個商城所有的商品來自于兩公里之外的這家門店。我們可以做到15分鐘,如果有特別的需要可以15分鐘送達。但是我們現在采用的還是每兩個小時一次提貨,固定一個點,在其他的地方。
第三,擴場景。這個場景是什么意思?實際上后面對應的是品類,社區(qū)居住的三種人群,第一種,有小孩有父母老人的,會有時間出來溜彎、買菜、回家做飯,但是沒有交通能力,他的步行范圍不會超過一公里。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給他的是時長,因為他有時間慢慢的挑,帶回家做飯。第二,針對上班比較忙的白領或者是時間比較緊張的人,我們提供的是熟食、半成品,他回家可以自己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吃。第三,在我們的店里面,現在餐飲類的面積超過了50%,因為有很多人,特別在一線城市,居住的房間或者叫做條件不允許做飯,或者沒有時間做飯,也不會做飯,也沒有廚房。所以我們提供簡餐,簡單的可以在這里吃。
所以坪效、流量、場景,經過我們的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從現在來看是可以相對比傳統的大賣場效率更高一點。
第一,后臺供應鏈,嚴格遵循了我們自己做了五年的一個基本規(guī)則,一定是C2B。也就是根據你的銷售來訂貨,而不是先訂貨再銷售。所以我們的B2B和線下門店的超市收銀系統是打通的,每賣一件貨,我的庫存就會多訂一件貨。所以每天下班的時候,已經知道明天要補什么貨。當然這時候人工會干預一下。什么東西好賣,第二天就會訂得多,這是完全通過數據里完成的。
第二,動銷率。我們去嚴格的控制那些動銷率很低的商品和它的保質期,換句話說,想盡一切辦法控制損耗和庫存。我們認為一個200平的店和100平的店,在同樣的位置,它的人的流量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你把200平的店做成了一個倉庫,這個成本太高了,最好的方法就是,100平的店只需要100平的房租成本,但是我的進店的貨物,每天都可以銷售完成,動銷率很高。如果一天賣兩萬塊錢,一年就是做七百萬的生意,而不是把它裝成一個倉庫。動銷率解決損耗,提升周轉率、銷售額。
第三個,減人工。我們動用了比較多的視頻、展示、收銀的工具,減少傳統商超里面的收銀的工作、促銷的工作、理貨的工作、打包的工作,這個只能說是優(yōu)化一個點兩個點,但是在零售行業(yè)里面一兩個點就是致命的。
我們最后總結了一句話,先進的零售就是讓貨物最高效的流動,提升交易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赡芪覀冞€沒有盒馬沒有馬云那么高的高度,去總結新零售。但是從我們的實踐來看,先活下去,先知道零售怎么做,再看未來。
再回頭看一下,我為什么說是持久戰(zhàn),不是說今天把這些工作做完了,你的任務就結束了,你就成功了,你就勝利了,不是這樣。一個新事物的發(fā)展一般是四個過程,首先發(fā)現新大陸,資本要進場,所以我們看到盒馬,阿里的親兒子,不計成本的去開店,目標是兩千家以上。騰訊、阿里出手可以把大潤發(fā)收購,居然之家控股、步步高控股。資本開始進場。
第二步是觀察、適應、調整,這時候業(yè)務上的融合會有一些非本行業(yè)的人進入,無論是資本的還是技術的,不斷嘗試調整。這時候大家不懂,大家在磨合在摸索,數據都會那么難看。這時候看起來沒有那么美妙,這時候有一部分企業(yè)如何生存,如何走出來。到第四步,繼續(xù)的資本進入,該犯的錯誤犯過了,最終形成壟斷,這是新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我們看新零售,這是一場馬拉松,只吹響第一步,到目前為止剛吹哨子,大家剛剛起步。我經常跟同事講,不要著急,慢一點,我們一定要慢一點。跑馬拉松一定不要搶跑。
最后總結一下我們堅持做不變的事情,這是我個人的心得,也是果樂樂的風格就是,哪些東西會變,我們想清楚,哪些不會變,商品不會變,物流不會變,效率的提升不會變。所以供應鏈是零售的根本,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沒有終局的持久戰(zhàn),不是說你可以壟斷,也不是說某一天一家獨大,會一直做下去。所以像用戶、經營的方式、裝修、場景,這些都可能會變,但是后面的東西不變。所以我覺得,供應鏈是零售的根本,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沒有終局。
謝謝大家。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文/五洲出品/節(jié)點商業(yè)組就在家樂福、沃爾瑪等傳統零售巨頭批量關店之際,像名創(chuàng)優(yōu)品這樣的本土零售品牌卻不斷將觸角伸向海外。這種新舊零售模式更迭的底層邏輯是什么?本土零售品牌到底如何做才能更好出海?把店開到海外去2022年秋季,在法國第二大城市里昂的圣熱尼拉瓦勒,以IP設計為特色的生活潮流品牌名創(chuàng)優(yōu)品在
2月26日,全球最大的零售貿易展會EuroShop2023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辦,面對全球正在進行的數字化變革熱潮,漢朔在EuroShop2023展會現場帶來了一系列數字化門店解決方案,為全球零售企業(yè)提供了更加智能與可持續(xù)的數字化轉型新路徑。SaaS系統管理價簽超5000萬,漢朔助力行業(yè)低碳數字化轉型
從上?;氐胶祥L沙縣的時候,何靚做好了過“苦日子”的準備。作為一個湖南人,她知道縣城往往意味著沒有星巴克和喜茶,意味著僅有的一兩座電影院環(huán)境不太好,意味著每天晚上九點后連便利店都大門緊閉。
偉大的公司總能贏得人心,劉強東以一己之力改變外賣整個行業(yè),劉強東讓人相信商業(yè)并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溫度的鏈接。劉強東昨天白天跑單送外賣、晚上請外賣小哥吃飯。視頻畫面中外賣騎手圍坐在一起吃火鍋,吃飯期間劉強東發(fā)表講話,談及送外賣的感受、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等內容。通過騎手發(fā)布的視頻來看,我感覺他是真正經歷
匯報一下松松2月份做自媒體成績和心得,2月份,學會用AI工具了、也學會拍Vlog了、粉絲也突破了10萬、單篇文章收入9000元、短視頻播放量突破5000萬!(1)學會拍Vlog了確切說是入門了,咱一部手機就能拍,啥設備也不用,連麥克風都不帶了,拍的就是真實。好處是省事、拿起就拍,壞處是聲音錄入的不好
關注盧松松,會經常給你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觀點。盧松松視頻號會員專區(qū)有個會員提問,我感覺挺有代表性的,寫成公眾號文章,分享給大家:松哥,我花了太多時間在思考上,而一直沒有行動,名副其實的想的多做的少,同時感覺對這個世界缺乏了好奇心,不知道怎么去調整自己目前的這個狀態(tài),能量場太低。目前正值畢業(yè)季,我學的
某種程度上“不惑”靠的不是年齡和閱歷,而是時代背景下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
有粉絲留言說,我是一個中小微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我一直關注您的公眾號文章,也非常清楚私域用戶的重要性,特別是通過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來吸引他們。但我并不清楚如何開始講述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希望能得到秦剛老師的一些指導和建議。非常感謝!現在互聯網平臺上,關于普通人逆襲的十年體故事點贊和評論一般都是最高的,越來越多的
嘉賓/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出品/大寶訪談最近幾年,新能源市場風起云涌,逐浪成勢。儲能、動力電池、氫能、光伏和光電材料、可控核聚變、碳化硅芯片等細分賽道,技術指數級迭代,規(guī)模爆發(fā)式增長,整個新能源產業(yè)被視為中國經濟長線躍遷的重要支柱,未來十到二十年最確定的趨勢性機會。作為重要的參賽者,業(yè)內不可忽視的一股力
這幾年的一樁樁,一件件,真的是看透了太多,認清了太多。
互聯網愛好者,打我愛好互聯網的那一年起,就先得了職業(yè)病,頭發(fā)就瘋狂的拋棄我,這10年每一天都在舍、得之間徘徊著,不過,現在不用了,因為我不再擁有它了。愛咋咋地吧,我這個就是當觸網之后的回憶錄吧
任正非曾說:華為寧可賠掉10個億,也要辭退這7000名老員工,而且年齡大多在34歲以上。到底怎么回事?2019年,華為7000多名工作滿8年的老員工,相繼向華為公司提交請辭自愿離職,辭職后的老員工需要重新競聘才能上崗。任正非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狼性精神不能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