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yè)界 >  正文

網易音樂遭訴前禁令,折射了什么?

 2014-11-27 10:25  來源: 互聯網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作者:翻刀板

注:作者為文化圈資深人士,跨界混跡出版、音樂、發(fā)行等多個圈子,圈子太小、故匿名,見諒。

互聯網是盜版的溫床嗎?不得不說,這話有一半不假。此前折戟的快播、百度影音,近日閉幕的人人影視、射手網等基本都因盜版而“憾然離去”。而同屬文娛行業(yè),音樂盜版被提及的概率明顯偏低。應該說在音樂圈兒里,大多數人都還理直氣壯、心平氣和的消費盜版,其原因并不難理解,但在這個實體唱片市場萎縮的年代,或許大家遠想不到、版權對于音樂人的重要性用“生死攸關”形容亦不過分。

昨天看到網易云音樂因涉嫌盜版侵權被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出訴前禁令的新聞,第一時間先感一驚:盜版的行為,終于要走向法律程序了!隨后便是一喜:被提及多次的版權保護,上下一心協力維權還是有用的。在政府多次嚴厲打擊下,國內的網絡競爭與版權規(guī)則終于開始重構,對于這一群搞文化的“固執(zhí)又天真”的人來說,也許真是個好消息。

墾荒拓野 蹣跚前行

在過去,互聯網音樂平臺的盜版維權是呼聲大、但推進最難:一方面?zhèn)€人維權很難撓到平臺痛點,不痛不癢的賠償和悄無聲息的上下線“游擊戰(zhàn)”對于不是維權專業(yè)戶的人來說,效率太低;其二,在維權上,這些盜版的量級往往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基數(某唱片公司老友表示,他們有不下300首被網易收錄的無版權歌曲通知了數次也未處理,除非撕破臉否則很難真正行之有效的維權),少數人維權根本撼動不了平臺根本;其三,不少用戶在當下還是只考慮便利卻不具備版權意識、在立場上并未站在自己支持的版權人這邊。

不得不說,無規(guī)則、無秩序、無道德底線的互聯網盜版模式,對文化圈來說簡直致命,之前多少還能換錢的創(chuàng)作和作品被不要錢地“曬”在互聯網的大沙灘下脫水,干涸、窒息、枯萎。面對厚重的版權法和繁瑣的訴訟流程,文化人特有的天真與幼稚相比冰冷的規(guī)則不值一提,除非已經真正做大做強、有資本的團隊,否則普通從業(yè)者維權難以想象。漫長和繁瑣的維權進程,也會讓數位維權望而止步。從而讓無底線的盜版行為屢見不止。

聚沙成塔 引薪為勢

如果說維權難屬于版權拓荒的“石器時代”,那漸次完善規(guī)則的當下可謂逐步走向“蒸汽時代”。從無器可用到有法可依、有例可循,雖然仍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就像之前快播被重拳擊翻、如今網易被訴前禁令一般,視頻行業(yè)、音樂行業(yè)兩塊“重災區(qū)”都在逐步得以治理,從逍遙法外到陷落網中、好的跡象逐漸出現,業(yè)界的規(guī)則重構已指日可待。

近一兩年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逐漸開始引起國家、國民以及從業(yè)人員的高度重視。從總理李克強的數次發(fā)言,到國內網絡視頻版權聯盟、數字音樂產業(yè)聯盟的逐步構建,劍網行動的執(zhí)行,都體現了“版權”在行業(yè)發(fā)展中日趨提升的比重。除了在規(guī)則上的明確,近一兩年雷厲風行的懲處對于版權意識的“凹地”——互聯網領域也有直接的敲打意義,目前國內視頻、音樂、文學、游戲等諸多行業(yè)的領導者開始慢慢從“版權”出發(fā)、確定平臺戰(zhàn)略,最早布局正版化發(fā)展的一批視頻、音樂平臺都通過行業(yè)聯合及健康的產業(yè)模式、生態(tài)鏈營造出開始“漸暖”的大行業(yè)氣氛。對比看來,一切正朝著對的方向、雖慢未停的生長著。

本人是經歷過“石器時代”的人。曾經有個朋友醉后大哭、大罵,說自己費心巴力做出來的音樂、如今連一頓好的飯食都換不了,可盜版他音樂的那些販子們卻活的還挺滋潤,有時他走在路邊看著那些賣盜版的人,都想上去問一問他們:你知道你自己干的是小偷的事兒么?酒醒后、那人徹底離開了文化圈,曾經圈內一個小有名氣的才子,如今已泯然眾人。

但愿這種悲劇別再發(fā)生。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